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动纠纷如何解决?走哪些程序?

来源:法临律网
第1种观点: 一、解决劳动关系纠纷的途径有哪些1、解决劳动关系纠纷的途径有:(1)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2)企业调解;(3)申请劳动仲裁;(4)法院判决。当事人任何不服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按照的有关程序进行。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先协商,协商不成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申请仲裁,仲裁不服,提起诉讼。二、哪些劳动争议适应仲裁前置程序下列劳动争议适应仲裁前置程序: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释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部分社会保险争议;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8、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第2种观点: 法律主观:劳动纠纷的处理流程是:1、向当地的劳动监察行政部门投诉;2、向当地的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3、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合同纠纷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的应当要准备好相关证据。法律客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3种观点: 劳动纠纷处理:1、协商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纠纷问题直接进行协商,这不是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2、申请调解。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 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3、仲裁处理。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诉讼解决。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官司。 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 诉讼程序具有较强的法律性、程序性,作出的判决也具有强制执行力。劳动纠纷起诉流程: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4、被告作出书面答辩;5、开庭审理;6、法院做出判决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显示全文